
一个人闲来无事,总要折腾一点什么才好。可是世界偌大,真要找点什么可以供自己随意消遣,除了那一点不会吵闹的小草小动物,还真很难找点别的什么出来。
当下,每个孩子在校内、校外都会学习多门课程。这一现象在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看来,所有课程的基础是父母的言行。这门课虽然没有考试、没有标准、无法重修,却是无时无刻可以授课,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父母们该如何上好这门课?不妨听听鲁慧茹校长的建议。
清末明初,随着旧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莘庄地区第一所新式学校--蒙正学堂诞生,这就是莘庄镇小学的前身。几度易名,几度变迁,但学校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沿袭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卞贤俊,控江二小校长,同时也是家长,是爷爷。卞贤俊接触过数以万计的孩子和家长,面对众多家长的困惑,他提出培养孩子需“厚德养志,家教有方”。
等级考对学生在运用学科思维、方法和工具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有比较高的要求。总而言之,6门科目独立的命题反映在各自试卷上这么多的共性,充分说明命题教师深刻理解了高考综合改革的系统性特点,并且对基础教育教学做出了正确的引导。
虹口实验就是在这样一位立志把“每一位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的校长带动下,在生源、教师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花了五年时间就从一所合并而成的薄弱校变成了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还创造了建校半年就评上“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奇迹。
虹口区教育局长常生龙40岁被评为物理特级教师,常生龙想:如何为自己再设下一座高峰?
在风华初级中学,有这样一名党员校长,她总是那么可亲可敬,总是那么令人感佩至深。她,就是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的“好当家”——堵琳琳。
大同中学有一座院士墙,记录了学校创办一百多年来,走出的优秀学子。且听盛雅萍校长为我们讲述这座院士墙的诞生故事。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上海一所独树一帜的学校,也是一所展示、试验和检验教育思想的“实验室”。它是上海唯一一所十年一贯制学校。其他学校的孩子用 12 年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只需要 10 年,同时又实行着弹性的学制。在上海乃至全国,像这样通过学制进行探索改革的大概仅此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