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雄,话不多,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他利欲淡泊,是一位对于学术勤于思索的人。他说,出身于教师的人是不能离开课堂的。他坚持上一个班级的数学课,而且利用每个周末,在上海市数学业余学校奥林匹克竞赛班任教。
这是大学附中的校园,崇尚科学和艺术,洒满生命阳光,充满创新活力。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员工是最亮丽的风景,他们享受学习、工作的每一天。这里没有绝对权威,有的是彼此尊重。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卓然独立,越而胜己,这是每一位同学的努力目标;关爱学生、敬畏职业,以自己的智慧成就学生的辉煌,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庄严承诺。
仇校长从1994年起,担任七宝中学校长以来,历时二十二年,将七宝中学从一所地处乡镇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培育为上海市基础教育第一方阵中的佼佼者,引领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他本人也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仇校长办学成功源于他对职业境界的不懈追求。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高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坚守、创新、担当”,这是上海市教育功臣、七宝中学老校长仇忠海40年从教生涯的三个重要关键词。今日,主题为“祝贺仇忠海校长从教四十年”暨《“人之为人”的教育追求》推介活动在七宝中学举行。据了解,该书阐述了仇忠海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人之为人”的教育理念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并改善着教育生态,提高了教育育人的质量。
教育是研究人的,是实现人的发展的,一切文学说到底都是人学,所以这里面有相通之处,但是绝不能由此产生狭隘的解释。
冯恩洪,1946 年出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享有“北魏南冯”(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的美誉。
作为国内第一所中美合办的大学,上纽大的诞生令人瞩目。如今,第一届学生已升入大四,明年即将毕业,在接受中美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有了哪些特别的收获?俞校长认为阅读、思维、表达是上纽大学生迎接未来挑战的三大利器。
很多人都听说过“第十名现象”,就是那些在中小学时成绩并不拔尖的、成绩中等偏上的孩子毕业走上社会之后反而表现更好。还有跟踪研究显示,很多所谓的“状元”并未在日后的工作中成为领军人物。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什么启示?
此时此刻,华东师范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孟宪承先生的铜像“站”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学院旁的草坪上,有身后那一片浓密的香樟树衬托,略显清冷,却有一种庄严、静谧……